制氢|制氮|制氧|气体设备|气体纯化|气体回收|混合配气
 
今天是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储能,取消强制配储后
2  海上风电制氢
3  无人机领域职业
4  第七届亚洲氢能与燃料
5  无人机驾驶员
6  氢氮合成生产绿色氨A
7  欧洲2025上半年光
8  2025 
9  氢能:跨越技术鸿沟,
10  氢应用生态正逐步走向
热门新闻
 通用阀门材料及常用技 55787
 水电解制氢设备术语和 31762
 燃料电池产业 25665
 蓝宝石生产和用途 22131
 六、氢气储存 20592
 氘气的物理性质、指标 19010
 世界八大气体公司 16897
 纯氧对人体的危害 16545
 超纯、洁净管要求、生 16222
 氩弧焊优点和缺点 15914
新闻中心  
海上风电制氢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5/7/7 16:05:37 阅读:7次 【字体:
 
海上风电制氢
关键词:海上风电、制氢、风力发电、水电解制氢、能源生产、风电消纳、绿色能源、绿氢
描述:海上风电制氢是一种将海上风力发电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的能源生产方式,有效缓解海上风电消纳问题,提供绿色能源,是未来绿氢规模化供应途径之一 .
气体设备团队 13812683169


海上风电制氢是一种将海上风力发电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相结合的能源生产方式,有效缓解海上风电消纳问题,提供绿色能源,是未来绿氢规模化供应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其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约海上风电制氢发展的因素涉及技术、经济、产业链、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这些因素相互交织.
  原理:
海上风电制氢主要是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解水设备,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而实现制氢过程。目前主要有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离子交换膜(AEM)水电解等技术路线。
一、制氢:
1、陆上水电解制氢:电力经海底电缆、升压站等设施输送至陆上水电解制氢系统,在陆上完成氢气的制取和储运。
2、海上集中式水电解制氢:海上风电机组产生的电力通过风电场集电海缆汇集到海上水电解制氢平台,制氢后经由输气管道传输至岸上。可借助已有的海上油气平台或油气管道,将其改造为制氢平台,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3、海上分布式水电解制氢:在每台风电机组塔底平台上安装模块化的制氢设备,直接在风电机组侧制氢,产生的氢气通过小尺寸输气管道汇集到收集歧管,压缩或直接通过更大直径管道传输至岸上。该方式最大程度地用输氢管道替换了海上输电设施,降低了能量送出成本。
二、技术进展:
2.1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跳过传统淡化环节,直接利用海水电解制氢,大幅降低成本和工程复杂度。
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由东方电气集团与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于 2023 年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使用的 “东福一号” 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集成了原位制氢、智慧能源转换管理等系统,在经受 8 级大风等海洋环境考验后,连续稳定运行超过 240 小时,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长时实海测试验证可靠性
2.2、2025年4月,交通大学联合三峡集团在三亚崖州湾完成国内首次720小时连续制储氢系统海试,系统在高温、高湿、高盐、高腐蚀环境下保持稳定,突破了大倾角运动与风电波动下的适应性难题。
2.3、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2024 年 9 月,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在珠海桂山风场落成。桂山31 号风机搭载 3 兆瓦机组,风机工作平台上安装了海水淡化、电解制氢等模块,电解槽功率为 400 千瓦,每小时产氢 80 标方,纯度 99.99% 以上。
2.4上海规划重点发展电解法、光催化、生物制氢等海水直接制氢技术,推动产业化应用。
同年5月,三峡集团漂浮式风电制储氢系统完成同等时长海试,为深远海商业化铺路。
2.5、技术瓶颈:
1、海上风电制氢的技术挑战集中体现在 “海上环境特殊性” 与 “制氢过程复杂性” 的叠加,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2、海水成分复杂(含高浓度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等),直接电解时会导致三大问题:
3、氯离子在阳极被氧化产生有毒氯气,污染环境且腐蚀设备;
钙、镁离子易在电极表面形成沉淀(结垢),降低电解效率;
海水高盐度会加速电解槽(如质子交换膜、电极)的老化,缩短设备寿命(目前主流电解槽寿命多在 1-3 年,远低于陆上设备的 5-10 年)。
虽已有 “无淡化海水原位电解” 技术突破,但仍处于中试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稳定运行,成本也居高不下。
设备可靠性与维护困境:
4、海上环境具有高湿度、强盐雾、台风、海浪冲击等特点,对制氢设备(电解槽、压缩机、控制系统等)的耐候性、密封性要求极高。例如,盐雾会导致电气元件短路,海浪冲击可能引发设备振动疲劳,而海上维护成本是陆上的 3-5 倍(需专业运维船、直升机,且受天气限制频繁),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
5海上风电输出功率
,具有强随机性和波动性(单日功率波动可达额定值的 0-100%)。而电解槽(尤其是碱性电解槽)对输入电流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频繁启停或负荷剧烈变化会导致电解效率下降 30% 以上,甚至缩短设备寿命。尽管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对波动适应性更强,但成本是碱性电解槽的 2-3 倍,且关键材料(如质子交换膜、铂基催化剂)依赖进口,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6系统稳定性:海上风电输出功率波动大,会影响电解设备的运行寿命,需要优化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确保设备长期可靠运行。
7海水电解技术:海水成分复杂,存在对电解槽部件腐蚀、使催化剂失活、降低电解效率等问题,需要持续投入研究,改进电解技术和设备材料。
8成本与经济性: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初始投资成本高,包括海上风电设施建设、制氢设备购置安装、输氢管道铺设等,目前经济性较差,需要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三、发展意义:
3.1可再生能源利用:海上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海上风电制氢,可以将风能转化为便于储存和运输的氢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2解决弃风问题:海上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并网存在困难,容易出现弃风现象。而海上风电制氢可以将多余的风电就地消纳,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缓解海上风电快速增长和电网建设慢之间的矛盾,提高风能利用率。从而有效解决弃风问题。
3.3减少碳排放:海上风电制氢是一种绿色制氢方式,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3.4促进海洋经济综合开发:通过 “海上风电 + 海洋牧场 + 风电制氢” 的新经济模式,实现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助力海上风电和绿氢产业发展,为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提供新方向。
3.5随着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例如,通过研发新型催化剂、优化电解槽结构等方式,提高电解水制氢的效率和经济性。
3.6互补与综合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将与海上光伏、海上油气等其他能源形式相结合,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四、多场景应用拓展
4.1工业领域:海上风电制取的氢气可以用于合成氨、甲醇等化学品的生产,为化工行业提供绿色原料,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2交通领域:氢气可用于加氢站为燃料电池汽车提供燃料,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发展。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渣土车、港口重卡,2025年计划投运300辆氢燃料车并配套8座加氢站。
船舶燃料:发展液氢运输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试点洋山港船舶绿氢加注服务。
4.3能源存储与供应:海上风电制氢可以将间歇性的风能转化为稳定的氢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通过燃料电池发电或直接用于供热等,提高能源供应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4孤岛制氢模式的经济优势:德国AquaVentus项目验证,海上直接制氢+管道输氢成本(0.06–0.12欧元/kg)远低于风电上岸再制氢(0.53–0.71欧元/kg)。
4.5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明确构建深远海风电制氢示范基地,推进碱性/PEM电解装置产业化,配套储氢、输氢技术研发。布局绿色甲醇全产业链,利用海上风电+CCUS技术制备绿色甲醇,建设环杭州湾氢能廊道。
五、未来挑战
技术挑战
深远海环境对设备耐腐蚀性、储能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需突破高压储氢与液态输氢技术。
协同需求
绿氢需与化工(合成氨/甲醇)、交通、电力储能结合,形成“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模式,提升消纳能力。
竞争加速
欧洲已布局10GW级项目(如荷兰NortH2),中国需加快上海金山、临港等基地建设,争夺标准制定权。
海上风电制氢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其核心价值在于:
1 破解风电消纳瓶颈,将波动性电能转化为稳定氢能;
2 开辟海洋资源利用新路径,结合海水制氢降低淡水依赖;
3 重构零碳燃料体系,推动航运、化工深度脱碳。
未来5年,随着电解槽成本下降与政策红利释放,深远海制氢基地或成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
五、经济性短板:
海上风电制氢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远高于传统制氢方式,是制约其商业化的核心因素。
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投资包括三大块:
6.1海上风电建设(约占总投资的 60%):海上风机、海底电缆、升压站等成本比陆上高 50%-80%(如海上风机单台成本约 2000 万元,是陆上的 1.5 倍);
6.2海上制氢系统(约 20%):电解槽、海水预处理设备、氢气压缩 / 干燥装置等,因需适应海上环境,成本比陆上同类设备高 30%-50%;
6.3氢储运设施(约 20%):海底输氢管道(材质需耐高压、耐腐蚀,成本是海底电缆的 1.2-1.5 倍)、陆上储氢罐等。
综合来看,海上风电制氢项目的单位投资约为 4000-6000 元 / 千瓦,是陆上风电制氢的 1.5-2 倍。
6.4度电制氢成本远高于市场接受度: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3 年海上风电制氢的成本约为 30-50 元 / 公斤,而传统化石燃料制氢(灰氢)成本仅为 15-20 元 / 公斤,即使是陆上光伏 / 风电制氢,成本也低至 20-30 元 / 公斤。若缺乏政策补贴,海上风电制氢的绿氢在工业、交通等领域难以与灰氢竞争。
七、行业标准与监管空白:
7.1海上风电制氢涉及 “风电 - 电解 - 储氢 - 输氢” 全链条,目前缺乏统一标准:
7.2技术标准:海水直接电解的氢纯度、能耗指标,海上制氢设备的耐盐雾、抗台风性能标准等尚未明确;
7.3安全规范:海上氢泄漏检测、防爆设计、应急处理等安全标准缺失,增加了项目审批难度;
7.4环保标准:海上制氢对海洋生态(如海水温度变化、氧气排放)的影响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易引发环保争议。
7.5跨部门协调:
涉及能源、海洋、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复杂(如海上用海权、海底管道铺设许可、环评等)。以我国为例,一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平均需 2-3 年,远超陆上项目的 1 年周期,影响项目推进效率。
八、环境与安全风险:
8.1生态环境风险:
海上施工(如风机基础浇筑、海底管道铺设)可能破坏海洋栖息地(如珊瑚礁、海藻床),影响渔业资源;制氢过程中若出现氯8.2气泄漏(海水电解副产物),可能导致周边海域水质恶化,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氢简史 |  中国氯碱网 |  气体产业网 |  开封创新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  中国火力发电网 |  大连化物所 |  氯碱产业网 |  氢能专利转让平台 |  2020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 |  硅钼棒、硅碳棒、电热元件 |  会员专栏 |  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 |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更多链接>> | 收藏本站 |

版权所有:文章版权归气体设备网所有,没有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摘、镜像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豫ICP备17021983号-1
(顾问团队有气体设备设计、生产、调试、维修等服务经验)微信:13812683169 技术专线:13812683169 抖音;A13812683169 微视;13812683169 E-mail:cn1229
江苏省苏州吴中开发区、倡导行业正气之风,推动厂家技术创新.为提高气体设备,能源行业整体水平继续努力) 服务:QQ:1063837863、 138126831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