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制氮|制氧|气体设备|气体纯化|气体回收|混合配气
 
今天是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水、碳、氮三大物质循
2  能量与文明
3  氢循环
4  纯氢及掺氢天然气输送
5  氢:从化学品、能源到
6  1150公里!40座
7  制加氢一体站受重视的
8  氢能,能源转型的关键
9  原子、质子、电子
10  甲醇合成
热门新闻
 通用阀门材料及常用技 55655
 水电解制氢设备术语和 30960
 燃料电池产业 25504
 蓝宝石生产和用途 21978
 六、氢气储存 20446
 氘气的物理性质、指标 18866
 世界八大气体公司 16710
 纯氧对人体的危害 16343
 超纯、洁净管要求、生 16024
 氩弧焊优点和缺点 15770
新闻中心  
制加氢一体站受重视的原因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5/4/15 7:01:10 阅读:93次 【字体:
 
制加氢一体站受重视的原因
 稳石氢能              
  近日,日本川崎重工推出氢动力四足仿生机器人“CORLEO”,将氢能再次推向能源变革的潮头,而开年至今,国内氢能市场可谓风起云涌,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不断加码政策扶持,在众多产业环节中,制加氢一体站,得到了众多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为何制加氢一体站能获得如此重视?
1基建的必要性氢能车续航高、零排放众所周知,这也是在交通运输行业,实施能源替代的主要原因,随着上一波加码氢能车辆的热潮过后,氢能车无论是数量与通行范围均有提升,但距离普及应用仍有很大差距,其中加氢站的建设就是重要一环,加氢站的数量与分布区域直接决定了氢能车辆的通行极限,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电车,通行范围均受站点影响,当加氢站网络逐步完善后,氢能车的优越性才能进一步体现。
2制加氢一体站成趋势加氢站按照氢气来源有外供氢加氢站与制加氢一体站两种,目前外供氢加氢站氢气到站成本约为40元/kg。考虑到运营与维护等因素,实际加注价格肯定要高于这一标准;而制氢加氢一体站采用电解水制氢时,以电价为0.45元/千瓦时来测算的话,成本要低于40元,具有一定成本优势,而且随着电解水制氢市场的逐步扩大,设备成本的逐步降低,外加新能源弃电的低价优势,制加氢一体站将成为氢能加注站点的主流。
加注氢的成本在什么水平时,制加氢一体站才具备全面商业化的条件?
3制加氢一体站成本分析2023年国内加氢价格35元/kg,补贴15元/kg计算(示范城市群氢价要求),电解水制加一体站在日均加注负荷达到30%可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日均加注负荷超过70%,可实现无运营补贴条件下加注盈利。据测算,制备1kg氢气大约消耗55度电,若绿电度电成本约为0.3元,1kg氢气的电力成本可以降至15元至20元区间,绿电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氢气售价约为35元/kg,当整站达到65%运营负荷后,氢气成本可以降至30元/kg以下,即可在无补贴情况下实现盈利。综合来看,当制氢加氢一体站采用的电解水制氢成本能降低到30元/公斤以下,同时日均加注负荷达到一定水平,在合适的电价政策以及当地高纯氢市场价格等条件配合下,制加氢一体站将具备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行性。稳石氢能AEM电解水制氢技术采用了非贵金属催化剂,因此系统初始成本不高,同时,阴离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等核心材料与部件的自研自产具备更大的降本空间,在平准化条件下,稳石氢能AEM电解水制氢成本能够控制在25元以内,随着商用规模扩大,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一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4加氢会是未来主流?加氢站的建设丰富了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选择,加油、加电之外,还可以加氢,那么氢能车的氢耗成本是否具有优势呢?用百公里数据来做参照对比的话,以2025年3月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为例,不同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汽油价格有所不同,但大致在一定范围内。以常见的百公里耗油7升的车型为例,按照每升8元的汽油价格计算,百公里费用为56元。而加电成本因充电方式和电价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家用充电桩,低谷电价可能较低,而公共充电桩的电价一般在1 - 2元/度左右。以85kWh电池续航715公里(按折扣后550公里续航)的新能源车型计算,公共电价1.5元/度,百公里充电费用约为23元。氢能车百公里耗氢量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选用东风公司研发的“东风氢舟e·H2”乘用车作为参考对象,其百公里耗氢量为0.751千克,按照35元/kg的加注价格,百公里费用约为26.3元,与加电费用已较为接近,而制加氢一体站从商业角度来看的话,加注价格稳定在这一水平需要制氢装备进一步降本,且能够充分应对电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在财政补贴与政策的双重支持下,制加氢一体站展现出了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氢气的制造成本和加氢站的运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当市场体量成长起来后,完全商业化运行也将得以实现。

文案/侯  红  亮图片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氢简史 |  中国氯碱网 |  气体产业网 |  开封创新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  中国火力发电网 |  大连化物所 |  氯碱产业网 |  氢能专利转让平台 |  2020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 |  硅钼棒、硅碳棒、电热元件 |  会员专栏 |  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 |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更多链接>> | 收藏本站 |

版权所有:文章版权归气体设备网所有,没有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摘、镜像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豫ICP备17021983号-1
(顾问团队有气体设备设计、生产、调试、维修等服务经验)微信:13812683169 技术专线:13812683169 抖音;A13812683169 微视;13812683169 E-mail:cn1229
江苏省苏州吴中开发区、倡导行业正气之风,推动厂家技术创新.为提高气体设备,能源行业整体水平继续努力) 服务:QQ:1063837863、 138126831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