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制氮|制氧|气体设备|气体纯化|气体回收|混合配气
 
今天是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碱性电解槽中的逆电流
2  国外新型特色制氢企业
3  大规模制氢的先进单极
4  积极推动氢能在风光大
5  绿电交易全国统一规则
6  产业趋势逐渐明朗,氢
7  全国绿氢未来年需求将
8  氢能行业现在处在萌芽
9  绿氢产业需要撬动机制
10  氢能科普丛书
热门新闻
 通用阀门材料及常用技 54689
 水电解制氢设备术语和 28822
 燃料电池产业 24536
 蓝宝石生产和用途 20941
 六、氢气储存 19352
 氘气的物理性质、指标 17905
 世界八大气体公司 15599
 纯氧对人体的危害 15256
 超纯、洁净管要求、生 14904
 氩弧焊优点和缺点 14738
新闻中心  
氢与氢能(第二版)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zq1229 发布时间:2023/6/17 10:12:29 阅读:370次 【字体:
 

 

氢与氢能(第二版)
作者: 李星国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05
ISBN: 9787030718150
定价: 348.00
页数: 832页
分类: 工程技术
内容简介:
《氢与氢能》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陈旧的内容,也对一些章节进行了简化,增加了近10年来氢能研究和产业的新发展。本书分21章,围绕着氢能的基础知识,氢气的制备、纯化、储存、输运、应用、安全等关键环节,从5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并从经济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部分是氢和氢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氢的基本性质,包括第1、2章;第二部分是氢气的制备和储存,包括灰氢和绿氢的制备、氢气分离和提纯、气液固不同状态的储氢(分子储氢和原子或离子态储氢),由第3~11章组成;第三部分是氢气输运和供给,包括气体钢瓶、液态氢气以及管道的氢气输送,加氢站的建设、种类和主要设施,由第14,16,17章组成;第四部分是氢能的应用,包括受关注的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储氢装置、氢内燃机动力车、氢燃料电池动力车、氢冶金等材料领域的应用,电网移峰填谷等,由第12,13,15,18~20章组成;第五部分是氢气的安全问题,在第21章介绍。
目录 
第1章 氢能特征与氢经济 1 
1.1 氢与氢能 1 
1.1.1 氢的基本特性 1 
1.1.2 氢气的能量 2 
1.1.3 与液态燃料的比较 6 
1.1.4 氢能与环境 7 
1.1.5 灰氢、青氢、蓝氢和绿氢 9 
1.1.6 氢能源市场 10 
1.1.7 氢能源路线图 13 
1.2 各国能源消耗及特点 15 
1.2.1 能源需求增长 15 
1.2.2 能源消耗结构 15 
1.2.3 我国的能源消耗特点和问题 17 
1.3 氢能的特点和利用形式 20 
1.3.1 能源发展趋势 20 
1.3.2 氢能的四大特点 22 
1.4 氢气的供给 24 
1.4.1 氢气的生产 24 
1.4.2 各种制氢方法和成本 26 
1.4.3 氢源选择的“四要素” 28 
1.4.4 氢与电的相关性 29 
1.5 氢能的利用形式 30 
1.5.1 氢气的传统用途 30 
1.5.2 氢能源利用形式和体系 31 
1.5.3 现在氢能应用开发动态和主要的问题 34 
1.6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源 38 
1.6.1 可再生能源及其制氢 38 
1.6.2 生物质能 40 
1.7 氢能源社会的发展与各国的动态 42 
1.7.1 美国和加拿大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43 
1.7.2 欧洲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46 
1.7.3 日本氢能源经济的发展动态 46 
1.7.4 澳大利亚氢能开发 49
1.7.5 韩国氢能源开发 51 
1.7.6 我国氢能源开发和利用 51 
参考文献 53 
第2章 氢的基本性质 55 
2.1 氢的形成、存在和发现 55 
2.2 氢原子 56 
2.3 氢的同位素 57 
2.4 氢气 58 
2.4.1 H2的分子结构 58 
2.4.2 氢气的核自旋异构体 59 
2.4.3 氢气的物理性质 60 
2.4.4 液态和固态氢 63 
2.4.5 金属氢 64 
2.5 氢的核聚变反应 65 
2.5.1 核聚变反应的原理 65 
2.5.2 人工核聚变反应 66 
2.5.3 人工核聚变装置 68 
2.5.4 人工核聚变工程 71 
2.6 氢的化学性质 72 
2.6.1 氢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 72 
2.6.2 氢与非金属的反应 73 
2.6.3 氢与金属的反应 74 
2.6.4 氢在冶金中的应用 74 
2.6.5 氢与过渡金属的配位反应 74 
2.6.6 氢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75 
2.7 氢化物 76 
2.7.1 概述 76 
2.7.2 金属氢化物 77 
2.7.3 主族元素与氢的共价型化合物 78 
2.7.4 配位氢化物 79 
2.7.5 高压氢化物相 80 
2.8 氢化物的研究方法 80 
2.8.1 压力–成分等温线 80 
2.8.2 热分析 82 
2.8.3 核磁共振 82 
2.8.4 红外光谱 83 
2.8.5 中子衍射 84
参考文献 84 
第3章 氢气制备 86 
3.1 化石燃料制氢 88 
3.1.1 煤炭制氢 89 
3.1.2 天然气制氢 90 
3.2 高温分解制氢 93 
3.2.1 甲醇裂解制氢 93 
3.2.2 工业副产氢 95 
3.2.3 氨分解制氢 95 
3.3 电解水制氢 99 
3.3.1 电解水制氢原理 99 
3.3.2 电解水制氢现状 99 
3.4 核电制氢 106 
3.5 生物质制氢 107 
3.5.1 光合生物制氢 107 
3.5.2 生物发酵制氢 111 
3.6 光催化制氢 114 
3.6.1 太阳能热化学制氢 115 
3.6.2 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 115 
3.6.3 光解水制氢 115 
3.7 小结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4章 氢分离和提纯 128 
4.1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 129 
4.1.1 变压吸附技术的基本原理 130 
4.1.2 吸附床的吸附穿透曲线 132 
4.1.3 变压吸附的基本操作 132 
4.1.4 变压吸附的吸附剂 133 
4.2 膜分离 134 
4.2.1 膜分离的机理 135 
4.2.2 多孔膜材料 137 
4.2.3 有机高分子膜 139 
4.2.4 透氢金属膜 140 
4.3 Benfield法 146 
4.4 深冷分离 148 
4.4.1 冷凝法 148 
4.4.2 膨胀机法 149 
4.5 重氢的分离 149
4.5.1 氢同位素的特性 149 
4.5.2 重氢的核聚变反应 150 
4.5.3 重氢提纯回收 151 
4.5.4 氢同位素的分离浓缩 156 
参考文献 162 
第5章 高压储氢 165 
5.1 高压氢气的压缩 165 
5.1.1 氢气的压缩因子和压缩后的密度 165 
5.1.2 氢气压缩后的氢原子间距 166 
5.1.3 氢气压缩机 167 
5.1.4 氢气的压缩功耗 169 
5.2 氢气的加注 171 
5.2.1 氢气加注的方法 171 
5.2.2 氢气加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72 
5.2.3 氢气加注机的市场应用 173 
5.3 高压储氢容器 174 
5.3.1 高压储氢容器的发展 174 
5.3.2 轻质高压储氢容器的设计和制备 177 
5.4 高压储氢的风险和控制 180 
5.4.1 高压储氢的使用风险 180 
5.4.2 高压储氢的风险评估 181 
5.4.3 高压储氢使用的标准 181 
5.4.4 高压储氢使用的安全检测 182 
5.4.5 高压储氢的风险控制 183 
5.5 高压储氢的应用 184 
5.5.1 运输用大型高压氢气容器 184 
5.5.2 蓄气站大型高压氢气容器 185 
5.5.3 燃料电池车用高压储氢 186 
5.5.4 小型高压储氢罐的应用 188 
5.5.5 高压管道供氢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6章 液态储氢及应用 191 
6.1 液态氢气的生产 191 
6.2 液态氢的储存 196 
6.2.1 液氢设备的绝热材料 196 
6.2.2 液氢储罐 197 
6.3 液氢的输运 200 
6.3.1 常温容器加注液氢的冷却特性 200
6.3.2 液氢的输送方式 201 
6.3.3 液氢储藏型加氢站 203 
6.4 液氢的应用 205 
6.4.1 液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205 
6.4.2 液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207 
6.4.3 液氢的其他应用 209 
参考文献 210 
第7章 液态有机氢载体储氢 212 
7.1 液态有机氢载体概述 212 
7.2 小分子醇醛胺酸型液态有机氢载体 215 
7.2.1 甲酸 215 
7.2.2 其他小分子醇醛胺酸型液态有机氢载体 219 
7.3 芳香化合物型液态有机氢载体 223 
7.3.1 芳香烃 223 
7.3.2 氮杂环芳香烃 227 
7.3.3 硼氮杂环芳香烃 236 
参考文献 237 
第8章 物理吸附储氢材料 245 
8.1 气体吸附原理及物理储氢的特点 245 
8.1.1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246 
8.1.2 吸附等温方程 247 
8.2 碳材料的发展及储氢性能 249 
8.2.1 活性炭 249 
8.2.2 碳纳米管及石墨烯 249 
8.2.3 生物质衍生碳材料 250 
8.2.4 碳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前景 251 
8.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储氢性能 251 
8.3.1 研究现状 251 
8.3.2 与氢气作用机理 253 
8.3.3 储氢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 254 
8.4 多孔高分子的储氢性能 256 
8.4.1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 256 
8.4.2 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 256 
8.4.3 多孔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景 258 
8.5 三种物理吸附材料的比较 258 
8.5.1 孔道结构 258 
8.5.2 吸附位点 258 
8.5.3 储氢容量 259
参考文献 259 
第9章 储氢合金和金属氢化物 263 
9.1 储氢合金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263 
9.1.1 储氢合金简介 263 
9.1.2 储氢合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263 
9.1.3 储氢合金的工作原理 265 
9.1.4 储氢合金的设计与评价 270 
9.2 稀土储氢材料 273 
9.2.1 LaNi5基AB5型储氢材料 273 
9.2.2 非AB5型新型稀土储氢合金 276 
9.3 Mg和MgH2基储氢材料 279 
9.3.1 Mg单质储氢材料 279 
9.3.2 Mg-M(M=Ni,Co,Fe等)体系储氢材料 282 
9.4 Ca基储氢材料 284 
9.5 Ti基合金储氢材料 288 
9.5.1 Ti基二元合金体系 290 
9.5.2 Ti-Cr-Mn基三元合金体系 292 
9.5.3 Ti-V-Mn基三元合金体系 299 
9.6 V基体心立方固溶体合金储氢材料 301 
9.6.1 V-Ti-Fe合金体系 304 
9.6.2 V-Ti-Ni合金体系 305 
9.6.3 V-Ti-Cr合金体系 306 
9.7 Zr基合金储氢材料 308 
9.7.1 Zr-V基合金体系 310 
9.7.2 Zr-Cr基合金体系 311 
9.7.3 Zr-Mn基合金体系 311 
9.8 Pd基固溶体储氢材料 311 
9.9 低维材料储氢材料性能 313 
9.9.1 纳米颗粒储氢理论计算 313 
9.9.2 尺寸效应 314 
9.9.3 薄膜材料的储氢研究 315 
9.9.4 薄膜的氢致光变特性 316 
9.9.5 氢致光变特性材料的应用 321 
参考文献 323 
第10章 无机非金属储氢材料 330 
10.1 引言 330 
10.2 无机非金属氢化物 331 
10.2.1 基本特征 331
10.2.2 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 332 
10.2.3 吸放氢反应机理 334 
10.3 金属铝氢(Al-H)化物 335 
10.3.1 合成方法 335 
10.3.2 晶体结构 336 
10.3.3 吸放氢性能 338 
10.3.4 吸放氢性能改善与系统开发 342 
10.4 金属氮氢(N-H)化物 345 
10.4.1 合成方法 345 
10.4.2 晶体结构 346 
10.4.3 吸放氢性能 348 
10.4.4 吸放氢性能改善与系统开发 352 
10.5 金属硼氢(B-H)化物 355 
10.5.1 合成方法 355 
10.5.2 晶体结构 356 
10.5.3 吸放氢性能 358 
10.5.4 吸放氢性能改善 363 
10.6 小结与展望 368 
参考文献 369 
第11章 其他储氢材料 381 
11.1 液态无机氢载体概述 381 
11.1.1 硼氢化物溶液储氢 381 
11.1.2 氨硼烷溶液储氢 386 
11.1.3 水合肼储氢 389 
11.1.4 肼硼烷溶液储氢 390 
11.1.5 离子液体型硼氢化物储氢 391 
11.2 液氨储氢 392 
11.2.1 液氨储氢概述 392 
11.2.2 液氨的生产 392 
11.2.3 液氨的储存和运输 395 
11.2.4 液氨的分解产氢 396 
11.2.5 液氨的应用 398 
11.3 水合物储氢技术 400 
11.3.1 气体水合物的晶体结构 400 
11.3.2 气体水合物储氢 402 
11.3.3 水合物储气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404 
11.4 空心玻璃微球高压储氢技术 405 
11.4.1 玻璃微球储氢原理 405
11.4.2 玻璃微球的储氢效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05 
11.5 水解反应制氢储氢技术 406 
11.5.1 铝水反应制氢储氢机理 406 
11.5.2 铝水反应实用化反应器及其应用展望 408 
11.5.3 镁、氢化镁水解反应制氢储氢机理 409 
11.5.4 镁、氢化镁水解反应促进机理 409 
参考文献 410 
第12章 镍氢电池 417 
12.1 概述 417 
12.1.1 电化学理论基础 417 
12.1.2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19 
12.2 镍氢电池的组成 420 
12.2.1 正极材料 420 
12.2.2 负极材料 423 
12.2.3 辅助材料 433 
12.3 镍氢电池的性能 435 
12.3.1 电池容量和电压 435 
12.3.2 电池的内阻和内压 435 
12.3.3 电池的自放电和储存性能 436 
12.3.4 电池循环寿命 437 
12.4 镍氢电池的开发与应用 437 
12.4.1 镍氢电池的开发现状 437 
12.4.2 镍氢电池的应用 438 
参考文献 440 
第13章 燃料电池 443 
13.1 燃料电池概述 443 
13.1.1 基本原理 443 
13.1.2 发展简史 444 
13.1.3 工作原理 444 
13.2 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 447 
13.2.1 电极 447 
13.2.2 电催化剂 447 
13.2.3 电解质和隔膜 448 
13.2.4 双极板 449 
13.2.5 燃料电池系统 449 
13.2.6 常用燃料电池概述 450 
13.3 碱性燃料电池 453 
13.3.1 概述 453
13.3.2 电极和电催化剂 454 
13.3.3 电解液与隔膜 455 
13.3.4 双极板 456 
13.3.5 电池堆结构 457 
13.4 高聚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458 
13.4.1 概述 458 
13.4.2 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459 
13.4.3 电极 461 
13.4.4 双极板 462 
13.4.5 水管理 463 
13.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464 
13.5.1 概述 464 
13.5.2 甲醇的催化电氧化和DMFC电极 465 
13.5.3 甲醇渗漏及DMFC质子交换膜开发 467 
13.6 磷酸燃料电池 469 
13.6.1 概述 469 
13.6.2 电极 469 
13.6.3 电解质 470 
13.6.4 双极板 471 
13.6.5 PAFC的冷却系统 471 
13.7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471 
13.7.1 概述 471 
13.7.2 电极 473 
13.7.3 电解质 473 
13.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475 
13.8.1 概述 475 
13.8.2 电解质 475 
13.8.3 电极 477 
13.8.4 双极连接材料 478 
13.8.5 密封材料 479 
13.8.6 SOFC的结构 480 
13.8.7 管型SOFC 480 
13.8.8 平板型SOFC 481 
13.9 其他燃料电池 481 
13.9.1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482 
13.9.2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482 
13.9.3 微生物燃料电池 483 
13.10 燃料电池的应用 484
13.10.1 燃料电池车 484 
13.10.2 燃料电池在分布式电站上的应用 486 
13.10.3 燃料电池的其他应用 486 
13.10.4 燃料电池的成本 487 
13.11 燃料电池发展展望 488 
参考文献 490 
第14章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与技术 494 
14.1 金属氢化物储氢容器 495 
14.1.1 金属氢化物储氢容器储氢原理与设计 495 
14.1.2 储氢容器的分类及优缺点 498 
14.1.3 储氢材料的填充 501 
14.1.4 储氢容器的密封 502 
14.1.5 几家公司的储氢罐产品及性能 502 
14.1.6 储氢合金容器应用范围 506 
14.2 高压及金属氢化物复合储氢容器 511 
14.2.1 高压复合储氢容器的提出 511 
14.2.2 复合储氢容器的4个特点 512 
14.2.3 复合储氢容器用的储氢材料 515 
14.3 NaAlH4及其他材料储氢罐 518 
14.3.1 NaAlH4储氢性能 518 
14.3.2 NaAlH4储氢罐的制备 519 
14.3.3 其他材料的储氢罐 524 
14.4 热传导、体积膨胀以及氢气流通 526 
14.4.1 热的管理 526 
14.4.2 体积膨胀问题 527 
14.4.3 氢气流动问题 528 
14.5 储氢罐壳体材料 529 
14.6 安全检查 530 
参考文献 532 
第15章 氢能源汽车 535 
15.1 氢内燃机汽车 535 
15.1.1 氢内燃机概述 535 
15.1.2 氢内燃机工作原理 535 
15.1.3 氢气燃烧的特性 535 
15.1.4 氢内燃机汽车结构系统 536 
15.1.5 氢内燃机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 538 
15.1.6 氢内燃机的技术难点和解决办法 538 
15.1.7 氢混合燃料内燃机 539
15.1.8 氢内燃机汽车的发展状况 539 
15.2 燃料电池汽车 544 
15.2.1 燃料电池汽车概述 544 
15.2.2 燃料电池汽车特点 545 
15.2.3 燃料电池汽车工作原理 546 
15.2.4 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系统 547 
15.2.5 燃料电池汽车与氢内燃机汽车的对比 549 
15.2.6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状况 550 
15.3 其他氢燃料电池交通工具 566 
15.4 氢动力汽车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 568 
参考文献 569 
第16章 氢气的输运 571 
16.1 高压气体输氢 572 
16.1.1 氢气钢瓶和集装格输氢 572 
16.1.2 长管拖车输氢 573 
16.1.3 长管拖车输氢成本 574 
16.2 氢气的管道输运 576 
16.2.1 氢气管道的输氢 576 
16.2.2 输氢管道材料 579 
16.2.3 管道输氢成本 580 
16.2.4 利用天然气管道输氢 581 
16.3 液化氢气输运 584 
16.3.1 液氢输运体系 584 
16.3.2 液氢利用的能源效率 586 
16.3.3 液氢输运成本 586 
16.3.4 输氢方法的比较 588 
16.4 液体有机氢化物输氢 588 
16.4.1 液体有机氢化物储氢原理及特点 589 
16.4.2 液体有机氢化物的研究现状 589 
16.4.3 有机氢化物储运氢的应用 591 
16.4.4 液体有机储运氢气今后的发展 594 
16.5 其他输氢方法 595 
16.5.1 氨输运氢气 595 
16.5.2 固态储氢材料输氢 597 
参考文献 597 
第17章 加氢站 600 
17.1 加氢站的发展和现状 600 
17.2 加氢站的分类 602
17.2.1 加氢站的分类和基本构成 602 
17.2.2 气体氢气和液体氢气的供氢 604 
17.3 加氢站中主要设施 605 
17.3.1 增压系统 605 
17.3.2 氢气储藏系统 613 
17.3.3 高压储氢装置 613 
17.3.4 加注系统 614 
17.3.5 其他系统 617 
17.4 各种类型加氢站 618 
17.4.1 压缩氢储藏型加氢站 619 
17.4.2 燃料重整型加氢站 620 
17.4.3 水电解型加氢站 623 
17.4.4 液氢储藏型加氢站 626 
17.4.5 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加氢站 627 
17.4.6 移动加氢站 628 
17.5 加氢站的氢气标准和成本分析 630 
17.5.1 氢气燃料标准化 630 
17.5.2 加氢站成本分析 631 
17.5.3 加氢站相关标准 635 
17.6 加氢站安全 635 
17.6.1 储氢容量和安全距离控制 636 
17.6.2 管道材质选择 637 
17.6.3 氢气散逸 637 
17.6.4 加氢站控制系统 638 
参考文献 639 
第18章 氢气与材料制备和改性 641 
18.1 钢铁的氢冶炼 641 
18.1.1 氢还原炼铁 641 
18.1.2 氢气直接还原冶金机理和特点 642 
18.1.3 成品的性能分析 644 
18.1.4 氢冶金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645 
18.1.5 两种炼铁技术的结合 646 
18.2 氢气还原制备金属粉末 647 
18.2.1 铁粉的制备 647 
18.2.2 铜粉的制备 649 
18.2.3 钨粉和钼粉的制备 649 
18.2.4 浆料加压氢还原制备金属粉末 651 
18.2.5 水热氢还原制备超细金属粉末 652
18.3 氢气气氛下材料处理及其氢气燃烧应用 654 
18.3.1 粉末烧结 654 
18.3.2 气氛保护材料热处理和加工 656 
18.3.3 氢气燃烧高温的利用 659 
18.4 超高纯多晶硅的制备 663 
18.4.1 多晶硅的生产 664 
18.4.2 改良西门子法 665 
18.4.3 氢气的使用和回收 666 
18.4.4 氢气的纯度要求 667 
18.5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667 
18.5.1 薄膜太阳能电池 667 
18.5.2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669 
18.6 金属间化合物氢致非晶化 670 
18.6.1 金属间化合物的氢气吸收和非晶态化 670 
18.6.2 氢气吸收非晶态化的金属间化合物种类 673 
18.7 HD和HDDR以及微观组织调控 674 
18.7.1 Ti合金粉的制备 674 
18.7.2 稀土永磁材料的HD现象 675 
18.7.3 稀土永磁材料的HDDR现象 677 
18.7.4 HDDR引起的钛基材料的晶粒微细化 680 
18.7.5 Nb3M(M=Al,Si,Ge,In)粉体的制备 683 
18.7.6 镍氢电池合金粉体的制备 684 
18.7.7 氢气吸收与多孔金属的形成 684 
18.8 氢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材料 687 
18.8.1 等离子体合成 687 
18.8.2 设备及其工艺 687 
18.8.3 纳米颗粒形成机理和长大过程 687 
18.9 氢与材料磁学、超导及电化学性能 690 
18.9.1 吸氢所引起的磁学性能变化 690 
18.9.2 超导MgB2的制备 693 
18.9.3 电化学性能变化 695 
参考文献 698 
第19章 氢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701 
19.1 氢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及场景 701 
19.1.1 应用需求及前景 701 
19.1.2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702 
19.2 氢能制取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707 
19.2.1 氢能制取与利用技术型式及核心技术 707
19.2.2 国外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 711 
19.3 展望 717 
参考文献 718 
第20章 氢能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和应用 720 
20.1 概述 720 
20.2 氢气在石油精炼、煤炭、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 722 
20.2.1 石油精炼 722 
20.2.2 煤炭的液化 725 
20.2.3 一碳化学 727 
20.3 氢化反应在化工和农业中的应用 729 
20.3.1 石油化工中的氢化反应 729 
20.3.2 合成氨 731 
20.3.3 油脂的还原反应 732 
20.3.4 过氧化氢的合成 732 
20.3.5 生物质炼制工程 733 
20.4 液氢及燃料 734 
20.5 低温应用 737 
20.5.1 中子源的液氢慢化器 737 
20.5.2 氢冷涡轮发电机 739 
20.6 生物医学 740 
20.6.1 氢气疗法 740 
20.6.2 氢在农业中的应用 745 
20.6.3 氘代药物 745 
20.6.4 药物运输 747 
20.6.5 质子放疗 748 
20.7 可控核聚变 750 
20.8 小结和展望 753 
参考文献 755 
第21章 氢气的安全性 758 
21.1 氢气事故和氢气特性 758 
21.1.1 氢气事故 758 
21.1.2 氢气基本特性 762 
21.2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性能 766 
21.2.1 着火性 766 
21.2.2 可燃烧范围 767 
21.2.3 燃烧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 771 
21.2.4 爆燃和爆轰 772 
21.2.5 氢气和空气混合气的爆炸特性 774
21.2.6 氢气燃烧火焰及辐射热 775 
21.3 高压氢气的危险性 776 
21.4 液态氢气的危险性 778 
21.4.1 液氢的低温危险 778 
21.4.2 液氢的泄漏、火灾和爆炸危险 779 
21.4.3 其他危险性 780 
21.4.4 液氢的贮存量和安全距离 780 
21.5 材料的氢脆 780 
21.5.1 氢在钢铁中的固溶和性能 781 
21.5.2 不同材料的氢脆破坏 784 
21.5.3 氢脆的机制 788 
21.5.4 材料加氢的方法 791 
21.5.5 氢脆引起的设备安全问题 791 
21.5.6 氢脆的防止 793 
21.6 储氢合金的安全问题 793 
21.6.1 金属氢化物的着火和燃烧 793 
21.6.2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795 
21.6.3 高温引起的热稳定性 795 
21.7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问题 796 
21.7.1 高压保护系统 796 
21.7.2 氢气泄漏检测 796 
21.7.3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对安全性 797 
21.7.4 氢气运输安全性 797 
21.8 氢气泄漏检测方法和氢气检测器 798 
21.9 安全的一般对策 800 
参考文献 801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氢简史 |  中国氯碱网 |  气体产业网 |  开封创新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  中国火力发电网 |  大连化物所 |  氯碱产业网 |  氢能专利转让平台 |  2020广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 |
  |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更多链接>> | 收藏本站 |

版权所有:文章版权归气体设备网所有,没有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摘、镜像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豫ICP备17021983号-1
(顾问团队有气体设备设计、生产、调试、维修等服务经验)微信:13812683169 技术专线:13812683169 抖音;A13812683169 微视;13812683169 E-mail:cn1229
江苏省苏州市非凡城市中心、吴中开发区、倡导行业正气之风,推动厂家技术创新.为提高气体设备,能源行业整体水平继续努力) 服务:、 13812683169@163.com